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共识,绿色发展的实践方兴未艾,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城市水环境的“守护者”,却因其身处“城市的隐秘角落”而鲜为人知。为增进公众认知、传递文明风尚、推动共建共治,2025年9月26日,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下属竹园污水处理分公司借助国企开放日的契机,围绕“探秘激浊扬清・共守城市血脉”主题,邀请市民走进竹园四期厂区实地参观,见证“一滴污水的净化重生”。
竹园污水处理分公司北邻长江,总占地面积约107公顷,设计规模230万立方米/日,其中竹园四期厂区作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的关键一环,不仅是技术工程更是生态地标,诠释了工业与自然共生的现代文明图景,在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和保障长江入海口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模与生态并重,打造花园水厂
踏入竹园四期生产区域的那一刻,市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真是出乎意料,现在的污水处理厂竟然如此干净漂亮。”这座于2023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的新厂区,颠覆了市民对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固有印象,综合楼外观犹如“流水蜿蜒”,寓意水资源的循环不息;外立面则以“树枝”为设计灵感,与周边绿植相得益彰,展现出工业设施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同时,厂区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优化排水系统,雨水经草坪、植草沟、雨水花园自然积存、渗透与净化后再排出,得到循环利用。
再生水妙变“宝藏”,开启资源利用
“这两杯水,哪杯是经过处理的污水?”在讲解现场,工作人员的提问吸引了市民的注意,大家纷纷围拢过来。直到答案揭晓,人们才惊讶地发现,眼前两瓶外观上同样清澈透亮的水,其中一瓶竟然是从生产现场净化而来的再生水。
点“污”成金,再生水“活”起来了。再生水不仅可以用于浇灌厂区绿植、制备污水处理所需药剂、冷却生产设备,连眼前这片碧波荡漾的景观水体,也依赖于它来“补给”。更值得一提的是,竹园四期已与外高桥造船厂签订了再生水利用协议,将再生水用于船厂的设备冷却、船坞冲洗等,实现从“负担”到“资源”的价值跃升。
科技赋能精准治水,打造智慧典范
走进中控室,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占据整面墙的大屏幕,上面满是动态监测图表和三维模型,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通过构建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体系,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污水处理从自动化向智慧化的跨越。”工作人员一边进行演示,一边详细讲解,配水系统能够精准调控五大污水处理区域,并灵活调配20扇可调节堰门的配水,即使上游来水出现波动,也能通过算法迅速调整,确保处理过程始终稳定高效。
更令人惊叹的是智慧安防系统中的“AI安全员”,厂区内各个关键监控点位,都由它实时“盯梢”,一旦发现人员未规范穿戴防护装备、抽烟等不规范行为,系统会立刻报警。这种“AI+水务”的智慧管理模式,不仅筑牢了厂区安全生产防线,也为行业安全管理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此次国企开放日,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场文明对话。市民的惊叹、提问与认同,正是生态文明理念落地为公众意识的生动注脚。竹园分公司以透明、共享的姿态,将专业治水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绿色课堂,唤起了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共同关注。
未来,竹园污水处理分公司将继续秉持“治水惠民”的初心,深化“绿色竹园”品牌建设,以更高标准的生态污水处理厂、更智慧的治理能力,守护城市血脉,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更强大的水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