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百年自来水,新一轮提质改造开始啦!

资料更新时间:2019-05-05 00:00:00    (已经浏览3868次)

来源:劳动报   时间:2019-4-25

“爷爷你看,这好像是很久以前的水质检测报告!”孙女的一声呼唤吸引了爷爷的注意,他缓缓走过来,扶了扶老花眼镜,仔细端详起来。“不得了,这可是1870年的报告,已经有将近150年了……”。“那这上面说的是啥呢?”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向爷爷。“这上面说啊,那时候黄浦江的水质很好”爷爷一边说着,一边难以置信地又看了几遍。小女孩更纳闷了“可是我们现在喝的不是青草沙的水嘛,黄浦江的水可以喝么?”……这段对话发生在上海第一座自来水科普教育场馆———上海市自来水科技馆内。而这座场馆所在的杨树浦水厂,更是中国第一家地表自来水厂。136年来,为了追求更高品质、更好口感的饮用水,杨树浦水厂的取水点历经了五次变更———从苏州河上游到黄浦江下游,再一路寻源而上到黄浦江上游,直到2010年才切换成青草沙水源,也难怪爷孙俩会发生以上的疑惑了。

在百年历史长河里,上海千万市民对能喝上一口纯净好水的渴望从未间断,而城投人对高品质饮用水的追求也从未改变。

除了水源地的变迁,水厂的制水工艺和设施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2001年,上海诞生了首份《水质报告》,检测数据全部符合或优于国家标准,还达到了当时要求更高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标准。令人欣喜的是,制水人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秉持着高品质饮用水的初心继续向前。

上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深度处理工艺。所谓深度处理,就是利用生物技术、活性炭工艺等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目的就是继续提高水质,进一步改善口感,使水更为可口。1998年,周家渡水厂建成了上海首条深度处理工艺生产线,2010年世博会前夕又相继建成了南市水厂70万立方米/日和临江水厂60万立方米/日深度处理工艺。随着上海《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出台,大大加快了深度处理工艺改造的步伐,根据上海市“十三五”供水规划,“至2020年全市水厂深度处理率达到60%,2025年达到100%”。

城投水务制水公司现有12座水厂中,有8座水厂将进行深度处理改造,其中,长桥水厂和月浦水厂已于去年9月和今年3月先后开工,项目党建联建为打造“精品工程”保驾护航。制水公司将对标城投集团提出的“两个最”、“两个高”任务要求,以倒排进度的方式,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逐一推进项目计划节点。同时全面引入BIM技术,采取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相信待项目建成后,上海的供水品质将得到全面提升,抵御各类水质风险的能力也将大幅提高,为打造“全球卓越城市”再添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