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精准施策,让雨污水各畅其流

资料更新时间:2019-04-02 00:00:00    (已经浏览4049次)

来源:劳动报  时间:2018-12-20

    家住杨树浦港走马塘内河沿岸某小区的李先生多年来一直饱受河道“变脸”困扰。本以为沿河住宅,环境优美,但住久了才发现家门口的小河时常变脸。经常是在下过一场暴雨之后,河面就会变成黑色,还散发着阵阵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漫步河畔的设想变成了梦想,就连开窗通风也要看河道的“脸色”。

河道为何频频“变脸”?主要是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到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再加上部分沿街商贩的污水就地排放,导致泵站排放的雨水中污染物过多,造成了河道水环境的污染。那么找到了病因,如何对症下药?为了不出现更多的“李先生之惑”,城投水务集团排水公司积极响应全市中小河道治理工作的号召,率先吹响了精细管理、全面截污的号角。 排水公司在这场攻坚战中,把排水泵站作为保护水环境的“最后一道阵地”来坚守。着力在少放江、多截流方面下功夫。过去为了确保道路不积水要积极排空雨水管道,而现在则要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底线基础上尽可能控制少放江甚至不放江,从而兼顾城市水安全和河道水环境“两水平衡”协同发展。这看似简单的四字天秤实际做起来却丝毫不易,几乎可说是推翻了过去那么多年积累的传统排水工作经验。为“两水平衡”这道必答题交出满意答卷,为将上海市中心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落到实处,排水公司采取积极措施,优化运行调度策略,推进雨水泵站改造。

工程改造简单来讲就是现有的雨水泵站内增加截流设施,把受污染的雨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就好比为雨水泵站增加了一双看不见的手,这双看不见的手可以将旱天的污水以及初期雨水进行截流,不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从而减少泵站放江造成的污染,有效缓解城市水体黑臭现象。

为保障泵站改造工程顺利开展,排水公司在工程建设中精准施策,打好组合拳。优化管理模式,在泵站改造工作实施的各个阶段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在改造前期,对所辖防汛泵站的基础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泵站近年的运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分析,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在施工阶段,公司上下倾力推进,每周一会推进落实,检查实施进度,明确目标任务。针对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多次组织现场调研,协调设计单位进行专项研究,克服困难。

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在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演绎中,截止至目前,涉及静安、虹口、长宁、闵行、普陀、徐汇、杨浦、宝山等8个区的27座雨水泵站改造工程均已实现。这些改造后的泵站将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上海排水的运营中。它们就像守护上海水环境的排水卫士,以“旱天不放江,雨天多截流”为己任,以“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为目标,无论艳阳高照还是狂风暴雨,成为“两水平衡”的最后一道防线,让雨污各畅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