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传通讯(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1-4-1
“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需要各行各业所有人齐头并进。宣传通讯订阅号开设“学习园地”专栏,报道基层的各类工作经验。欢迎关注、来稿。行有示范,共同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是从事城市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管理的专业公司,现有员工8000余名,直属单位9家。作为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主力军,服务全市重大任务的突击队,城投水务大刀阔斧开展体制机制创新,造就了一支杰出的产业工人队伍。近年来,集团先后荣获上海市金杯公司、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荣誉,并涌现出了1位全国劳模、6位上海市劳模、11位上海“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位上海工匠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不拘一格、创新突破,挖掘源头“净水”
集团从源头入手,破除学历、渠道、岗位上的界限,围绕城市建设、运营管理、企业改革、智慧水务等重点领域,加强专业技术操作和技能操作人才队伍的源头建设。1987年出生的姚祺是城投水务排水监测站检验室副主任。27岁获得上海“五一”劳动奖章,33岁又一举摘得“上海工匠”称号,这两个分量不轻的荣誉接连打破了集团市级荣誉最年轻获得者的纪录。在传统企业中,像姚祺这样的年轻人,往往要吃上多年“萝卜干饭”,才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然而,在城投水务的创新体制下,这批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结构,集团还先后引进多名高学历尖端人才,最大程度发挥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201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系的姜蕾,收到了国内外不少科研机构和高校抛出的橄榄枝,但她毅然选择了城投水务南方水中心。城投水务旗下的这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博士18人、硕士35人,还有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在这个平台上,姜蕾和她的团队取得了多项水质研究成果,她本人也先后荣获上海青年科技明星、上海优秀技术带头人称号,并成为了南方水中心总工程师。
在注重人才挖掘培养的同时,集团还着力深耕青年人才茁壮成长的沃土。通过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将企业生产实际与高校课程建设相结合,为大三学生跨前一步进行“定制培养”,一方面帮助企业提前物色合适的人才苗子,另一方面帮助毕业生无缝走上工作岗位。
打破常规、激励创新,营造环境“活水”
1982年出生的杨戌雷是2020年新鲜出炉的全国劳模,在1689名全国劳模中略显稚嫩,但论起污水污泥处理,他可是“老法师”了。19年前,他从排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成了一名最基础的排水泵站操作工。2008年,随着亚洲最大的白龙港污水厂的建成,他成为全国最大规模污泥处理车间的车间主任。
从操作工到全国劳模,杨戌雷深深体会到制度创新和机制保障对职工的正向激励作用。在传统企业里,一线操作工和企业管理者的收入待遇差别较大,很多人都有“想坐办公室,不想当工人”的想法。而城投水务则为每位员工设计了一张职业生涯规划表,按照职能管理、专业技术、运行保障三个序列,对应了三条互相贯通职业成长线,不同序列的职工都被赋予了横向、纵向畅通的发展路径,从待遇、荣誉等多方面给予从事一线操作的高精尖人才充分激励。
为了进一步保障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集团还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从选聘、使用、考核、奖惩等环节予以制度性规范,更好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应用推广、传帮带方面的作用。以杨戌雷伟代表的一大批产业工人正走在企业为他们打造的职场“快车道”上。在2020年全国城镇供水排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城投水务代表上海出战,获得团体三等奖、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好木成林、教培一体,积蓄育人“暖水”
孤木难成林。只有把握好人才建设“点”与“面”的关系,才能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为了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挥高技能人才集聚效应,城投水务引进了“工作室”概念。目前,集团已有各类创新工作室26家,并组建了创新工作室联盟,让技能领军人物在企业内部“活”起来、“转”起来、“亮”起来,进一步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能攻关、带教育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青原科创”工作室就是这1/26.它坐落于亚洲最大的五号沟泵站,最初是厂里的一批小年轻围着“城投工匠”吴继文和“水务工匠”沈富祥一起搞创新、搞发明的平台,成立至今已有7年。每年,工作室都会向全体员工招募科创项目,从中择优作为年度重点攻关课题。通过这种模式,工作室已累计完成创新项目40项,申报专利9项,并获得了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优秀成果等荣誉。
为了避免让技术工人纸上谈兵,城投水务还花大力气在企业内部设置了6个实训基地,涵盖水质检验、泵站操作、污水污泥等多个工种。员工可以在其中操作各种仿真设施设备,模拟实际生产场景,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切实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供水服务代表是城投水务近年来推出的一个全新工种。为了给这支集抄表、养护、管网、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设计一条技术等级晋升的通道,集团从设置课程、寻找老师、设计考纲开始,从无到有,打造了一套完整的供水服务代表培训体系,并推出“星级制”的等级考核机制,从技能水平、工作业绩、沟通能力等维度对供水服务代表进行打分。目前,集团已有供水服务代表400余名,覆盖全部中心城区,其中65名已经率先“上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积极解决居民用水问题,并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水管家”。作为这支队伍中的佼佼者,黄浦供水管理所瞿溪站的刘睿君还被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最美守护者”。
企业为舟,人才为帆,机制为舵。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上,上海城投水务集团党委已经发布了《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未来,城投水务还将不断深化人才强企战略,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