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试验段开工 从源头控制暴雨后积水现象

资料更新时间:2018-07-09 12:37:12    (已经浏览4542次)

2017年6月28日上午,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简称“苏州河深隧系统工程”)试验段开工。作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内容之一,这一系统工程投入运行后,将大大提升本市中心城区的调蓄排水能力,暴雨后积水现象将从源头上得到控制。

国家《水十条》要求,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提高至3-5年,内涝防治重现期提高至50-100年。

作为上海市深层调蓄管道系统工程的先行段,苏州河深隧系统工程服务范围包括苏州河沿线共25个排水系统,总面积约57.9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35万人,包括主隧工程和配套二三级管道工程,其中主隧工程西起苗圃绿地,东至福建北泵站,全长15.3公里,管道内径10米,埋深约60米。通过覆盖源头收集、过程蓄排、末端处理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实现系统提标、排水防涝、初雨治理的三大核心功能。苏州河沿线将能够抵御“五年一遇”的强降雨,确保在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时城市运行正常,并基本消除沿线区域初期雨水污染。

考虑到中心城区水面率低、建筑密度高、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人口密集和防汛安全压力大等特点,隧道需要深埋地下约60米处,同时需要兼顾原有浅层管网与深隧的衔接、雨水调蓄过程中的流量控制、排气处理、隧道清淤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给设计施工带来了极高要求和诸多挑战。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工程建设单位——城投水务集团先行启动了试验段工程。

此次开工的试验段建设内容包括苗圃-云岭西的主隧工程和配套综合设施土建工程,主隧总长度约1.67公里,并配套苗圃和云岭西2座综合设施。通过试验段建设,能够获取工程监测数据,积累土建施工经验,形成相关技术标准,为后续苏州河深隧系统工程的整体实施提供借鉴和保障。

       该试验段工程计划于2021年底完成全部土建结构施工。